在一刀切政策影响下,光伏玻璃发展节奏颇具不确定性。
缺席的正是主动退出的印度。错棋将波及印度哪些行业?产生影响几何?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确认的是,其对印度光伏行业的影响难以避免。
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指出,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印度新增光伏装机量或仅为4.9吉瓦,比2019年下降42%,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印度光伏发展障碍之一,是在于政策和监管环境,冗余的流程、认证和批准增加了企业总体成本,这减缓了技术创新的速度,使印度在技术接受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印度的退出,等于是放弃了快速获得技术,提升光伏产业升级的良机。从远期看,印度可能错过技术升级的良机。但是,本应该由16国组成的RCEP,最终只有15个国家。
当下,印度主动退出RCEP的举动,已经是多方确认的错棋。印度之所以不在其中,其官方解释为:在关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所以我们的潜力和我们实际做的工作都体现在这里面了。
我们出口的方向大部分是欧洲,欧洲的大部分是德国,所以一个国家一打喷嚏,我们跟着就感冒了,就是这样一个情况。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光伏在过去这一年、两年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高纯晶硅产量成全球第一,占全球大概65%以上的产量,电池组件占全球70%以上的产量。从海外市场开拓来讲,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就让它感觉到用你的产品,它得到的好处最多,如果不用它就吃亏了,我认为这是你拓展海外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第二点就是本地化,那就是说,我们在给海外市场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加贴近它的市场,大家能够有更多的共鸣。
如果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我们的国土面积来输出清洁能源,事实上我们可以大部分节约石油的这种进口,减少石油的消耗,节约外汇的支出,同时实现能源的清洁转型。现在如果我们要去看,国内的设备接近占了百分之百,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不到。
道义上、经济上、产业发展上、内循环、外循环上,可以说都是很多很多的加分项。所以这个循环,一下子就加快了。扩大国内市场和成本下降以及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相互协同关系。光伏产业实际上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且应该说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也是为我们未来的制造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
内需的扩大,使我们的企业一方面有了市场,另外一方面还是由于我们中国企业真正的低成本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满足已经扩大了的内需的市场的需要,使我们能够这几年逐步把我们的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下去。在内需这个市场,这个舞台搭好之后,在优化供给这方面最主要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我们的技术创新。有人说,世界上有三张闪亮的名片来自中国,这三张名片都属于中国的光伏领域: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我们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在联大会议上表态和承诺以后,10月份日本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随后三天韩国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所以全世界几乎190多个签约国之间大多形成共识,这对国际上的这种能源转型的推动,对中国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态发展、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到2015年之后,随着技术的升级,那么进入到金刚线的切割时代,这时候中国的企业和瑞士,和日本的企业已经是同台竞技了。到了2015年,已经可以并驾齐驱了。
总书记这次表态,又一次向全世界发布这种冲锋令,全人类齐步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新时期。在过去我们跟海外的一些供应商在合作,相对来讲,大家交流一次,都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中国企业之间,上下游完全打通之后,相互之间的交流,只需要一周或者两周。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对于扩大内需,我这个体会比较深的是,实际上扩大内需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我们要培育市场,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必须跟得上,否则国家给你做好了顶层设计,你自己做不出来,那也没有用。很多光伏企业都坚定不移地走过来了,熬过了那一段至暗时刻。这个教训是非常沉痛的。我们的海外市场跟以前没法类比了,以前我们说的90%也好,95%也好以上出口,那个时候是一个什么情景呢?集中度非常高。它是一个马拉松,达峰要十年,碳中和要四十年,所以大家应该锲而不舍地去努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发展过程。过去的两年到三年,我们每年非化石能源增加1到1.5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如果我们稍微积极一点的态度,很有可能每年会增长1.5到2个百分点的这一种可再生能源比例。
这时候连城数控开始进入,也有其他家进入。我们现在主流的企业电池转换效率已经在22.4%-22.5%,领先企业已经接近了23%。
十年前,一场盛世泡沫让光伏产业饿殍遍野。2008-2010年,欧美日韩对整个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工艺包、数据、专利等等,对此进行严格的保护。
刚开始我们就对应了全球的高质量、高标准。特别是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们国家给予的一些电价的补贴,这些补贴从今天来看,看上去它是扩大内需,本质上它是让我们快速降低成本。
如果我们现在去看,还存在着2010年前后建成的电池生产线90%以上都是国外的设备。所以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光伏产业,整个光伏制造从硅料、硅棒、硅片到最后电池组件全盘进口设备。那么反思一下,第一点是我们的基础,因为我们这三头在外有两头是要进口的,一头是设备,一头是原料,这两块都是基础,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基础,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设备这个环节,2010年以前,我们拿电池环节来举例,90%以上的设备是日本的、德国的、意大利的、美国的为主。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实际上这三个世界第一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中国的新增装机市场,已经连续七年世界第一了,而且没有往下走的态势,中国的累计装机量,已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了,还会继续走下去。(中国能源网根据网络及视频整理)。
从这一种产业链的支撑来讲,光伏发电输出的等效的这种电力能源,如果用在我们的电动汽车,我们知道汽车占能源当中的消耗占我们石油消耗量的70%以上,如果我们以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的成本和内燃汽车烧汽油烧柴油的这种成本相比的话,我们现在实际上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成本只有用油的1/3到1/4。所以中国在产业的领先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的体会就是中国的技术创新,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活跃了,是历史上最活跃的几年,特别是最近的两年,基本上这几年,我们每年的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都以0.3-0.5个百分点来提升。而且这19项里边有14项就是最近这两年之内出来的,所以这几年的创新非常活跃,真正地做到了扩大内需、优化供给。
我们统计了一下,现在全世界GW级以上这样大的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6个,所以不是过去那种非常集中的现象,这个实际上对于国际市场的稳定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没有哪一个说我先进的光伏技术,我不想给隆基,不想给天合,不想给中国的光伏企业,那它就没有用武之地。这样下来以后,一个我们转换效率提升了,再一个成本也下来了,更有利于我们扩大内需了。更重要的是,一方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看好,另一方面是对我们光伏产业发展的看好。
现在,四家光伏企业市值总和接近5000亿。我们那个时候就是没有基础,我们的产业链不完整,所以我们得到的反思就是,我们一定要把基础抓在自己手里,所以我们通过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攻克了多晶硅料等,包括一些设备的难关,这样我们光伏的成本才快速下降。
产品的提升、技术服务改进的速度比它们快。很少有一个产业经历过像它这样过山车一般的发展轨迹。
十年前,很多关键原材料在外,关键设备在外,90%以上的市场在外。从三头在外,到三个世界第一,短短十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怎样的过山车?从扩大内需到优化供给,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实现了凤凰涅槃?11月21日 21:30CCTV2《对话》为我们带来答案!且听四位光伏大佬分享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光伏事业。